八路军编号的几个前史谜题(图)
1937年全面抗战迸发后,依据国共两党达到的协议,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指令,将赤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那么,什么是“路军”?八路军编号是怎样来的呢?
“路军”,又称“路”,本是作战中暂时编组的战争、战术指挥层次,一般在战后即撤销。可是,军在十年内战中把它作为一级作战指挥层次一向保存了下来,等级相当于军或略大于军,拟代替军的指挥功用。由于军派系甚多,不能一起完结戎行的整编使命,加上编制计划十分凌乱,运用的过程中“路军”代替军又造成了许多不方便,使得大多数军的编号依然得以保存。第八路军,由北伐战争中留守广东的粤军部队编成,李济深、陈济棠先下一任总指挥。新军阀混战期间,第八路军的编号一向归属粤军。
1936年6月,为蒋介石中心军实力进入两广,陈济棠联合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发起反蒋的“两广事故”。7月,“两广事故”处理后,军事委员会撤销了第八路军。改编赤军时,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把此编号给了。
那么,八路军下辖3个师的编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并且,3个师的编号并没有连在一起,原因安在?
八路军下辖的第115、120、129师,原属东北军编号。“九一八”事故后,东北沦亡,东北军被调到豫、鄂、皖三省,这3个师协同其他东北军部队奉蒋介石之令,参与了对鄂豫皖苏区赤军的“围歼”、对鄂豫皖区域赤军游击队的继续“清剿”及对退出鄂豫皖苏区转入长征的红二十五军的追击和堵截。调到西北后,又参与了对陕甘苏区和红十五军团的“围歼”,以及参与阻挠三大赤军会师的数次作战。可以说,这3个师一向是赤军的死对头。
第115师,此编号原属东北军第六十七军(辖第107、108、115、117师)。“西安事故”后,蒋介石为防止东北军再度与赤军、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连成一片对立南京政府,于1937年3月将115师调到安徽涡阳一带。后来,东北军被缩编,六十七军缩编为第107、108两个师,第115、117师编号被撤销。国共商洽改编赤军时,何应钦把115师编号给了领导的八路军。
相同,第120师、129师编号本来别离归于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和第五十全军,这两个军缩编后,120师和129师编号被撤销。国共商洽改编赤军时,将120师、129师编号给了领导的八路军。
就在赤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不久,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下达指令: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国民政府为何要将“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呢?这就有必要了解一下集团军的沿革及编成。
北伐战争后期,军共编了4个集团军,别离是榜首(中心军)、第二(西北军)、第三(晋阎系)、第四(桂系)集团军。此刻的集团军,在编制上没有一致的规则,一个集团军便是一个大的派系及支撑这个大派系的数个小派系,可辖几十个军或师。抗日战争时期的集团军则与之不同,它是介于战区和军之间的战争兵团指挥机构,是按作战需求设置的,一般辖2至3个军,乃至有辖4个以上军的,也有辖1个军的,还有辖数个师的特别编成方式(如第十八集团军),是战争作战的基本单位。
也便是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因应抗日战争的需求,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一致改称为“集团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因而被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
尽管“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了,但有个独特的现象,我国方面除了在对外往来和发布战时指令文书时自称第十八集团军之外,绝大多数场合仍以“八路军”自称,包含内部行文和领导说话,莫不如此。全国民众,乃至日军,也很少提第十八集团军这个编号,依然称华北装备为“八路军”。这是什么原因呢?
榜首,“八路军”是装备得到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供认的开始称号。此前,装备被当局冠以“”等称号,没有正式名分。为了教育说服赤军将士承受政府改编,我国做了很多作业,前期思维政治教育搞得很厚实,“八路军”称号在开赴山西抗日前哨前,已被我国方面广泛承受。随后获得的一系列成功更使八路军官兵喜爱这一光荣称号。
第二,八路军各师刚奔赴抗击日军的战场,就连续获得平型关战争、夜袭阳明堡机场、雁门关伏击战等成功,打破了日军不行打败的神话。这与军的连战连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大振作了海内外华人的决计,坚决了咱们抗战究竟的决计,“八路军”这个称号跟着这些成功名扬海内外,为大众所熟知,并口口相传,天然就叫习惯了。这也是公民群众一向喜爱“八路军”称号的终究的原因,由于它代表着成功,代表着期望。日军则由于遭受到了真实的对手,相同对“八路军”形象十分深入。在日军眼里,“八路”简直便是的代名词。
第三,我国很爱惜“八路军”这个称号,与进行了坚决的奋斗。抗战前夕,蒋介石提出要“在抗日战争中削弱力气五分之二”。抗战迸发后,对及其领导的装备力气尤其是八路军,采取了种种约束办法,乃至揭露声称“咱们的敌人并不是日本,而是八路军”,为撤销八路军称号制造舆论。我国为了坚持用“八路军”的称号,同进行了互不相让的奋斗。1939年2月,《中心关于华北等地冲突问题的指示》指出:“八路军称号为敌人所畏,为国人所爱,绝不该容易更改。”尔后,和八路军将领曾揭露致电与蒋介石等,对立和批驳固执派对八路军的污蔑。
1941年1月“皖南事故”后,在对新华社记者宣告的谈话中指出:不只“消除皖南的新四军”,“宣告新四军‘反叛’,撤销该军编号”,还妄图“寻觅托言,宣告八路军‘反叛’,撤销八路军编号,通缉朱、彭”。在七大上,周恩来更是言必有中地揭露了蒋介石的诡计,指出:“不许再叫‘八路军’,只能叫十八集团军。啥意思呢?八路军是往常的戎行编制,便是说往常的时分也是有的,而十八集团军是抗战时期的戎行编制,既然是战时编制,那么战后就可以撤销了……蒋介石拟定这一条便是他预备撤销八路军的一个过程。”
可以说,我国在坚持用“八路军”称号问题上与进行的奋斗,不只是一个编号问题之争,而是关系到我国领导的公民戎行和我国革命出路命运的原则问题。摘自《公民文摘》